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磅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就。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级到类型,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今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使职业教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十年 职业教育走过了这样不平凡的历程_职业教育最新咨询-深圳招生网插图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家应用技术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遵循“用高端装备和先进技术培养最优秀人才”的实践教学理念,围绕制造和制造服务,打造多类型、一体化的“教学工厂”。图为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参赛选手在交通赛事展区测试校准智能网联设备。学校供图

“纵观这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走过了非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十年既是探索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成就可以说是显著的。”谈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见证了职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胡伟发自内心地感慨。

“2014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9年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1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在胡伟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产业、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同频共振”

在胡玮炜看来,职业教育是最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领域,因此面向市场、服务行业是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需求脱节,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吸引力下降,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堵点和痛点。

“小时候,职业教育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那时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参军上技校是最骄傲的事情。后来学生拿到职业教育机构的录取通知书,自己和家长的脸都丢尽了……”在胡伟看来,职业教育被污名化,社会地位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过去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相适应的。既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相适应,也与人民群众诉求相适应,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形象高度契合。”正如胡伟所说,为了疏通堵点和痛点,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两次调整专业目录,出台了基于行业和行业分类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专项规划,力求在服务定位上突出“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新”,在专业设置上突出“精”。

根据教育部给出的权威数据,十年来,淘汰落后专业108个,升级补充专业1007个,更新率超过70%。目前,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分别开设了1300多个专业和12万多个专业,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与需求结构的变化更好地对接。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顶层设计,提升质量,让专业学生更有“学头”

回顾十年发展历程,胡伟表示,职业教育发展明显的背后原因是,一方面,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和坚实条件;另一方面,依靠党和国家的领导,始终坚持在不同阶段出台有关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新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编织了系统的顶层设计蓝图。

“《职业教育法》26年来的首次大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及时从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上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所以国家真正看到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胡伟感慨地说,十年来,职业教育法26年来首次大修,五位一体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正式实施,在顶层设计上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内涵的发展。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整合了“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高职本科”的专业体系。通过增加、更名、合并、撤销,专业整体调整幅度超过60%。

“社会发展特别需要懂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新型技术人才。如果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是简单的用一把钳子拉脑袋,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在胡伟看来,原来的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差,

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和社会发展不衔接,一方面原因在师资上。“职业学校的老师们在黑板上去教所谓的技能、技巧,远离场景、远离工具、远离案例,这是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胡卫坦言,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依靠。有高质量的职教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特别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大教师把大有作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大有可为的生动实践,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十年间,职业教育专任教师规模增幅达17%。
与此同时,在全民学习时代来临的今天,线上优质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在提升全民职业素养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十年来,职业教育用数字化赋能,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支持先学习再就业、先就业再学习、边就业边学习,主动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有机衔接,积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连续十年,中央财政支持建设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覆盖了19个专业大类、396个高职专业,汇聚了660余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000余门在线精品课和2000余门视频公开课,以及420余万条视频、图片、文档等资源,为全民学习提供充足数字资源。

十年 职业教育走过了这样不平凡的历程_职业教育最新咨询-深圳招生网插图1

△8月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在操作机械设备。当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并进行了装备制造、能源动力与材料、交通运输等多个赛项单元的展演。据了解,本届大赛作为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师生参赛。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明确类型、体系畅通,让职教生更有“盼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职生因毕业后没有继续升学深造的空间,职业教育令人顾虑重重。即便后来有所改善,长期积淀的旧观念一时之间并未有效改变,很多家长和学生依然将职业教育视作“差生教育”。另外,由于社会地位不高,职教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一系列制约。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后,高职分类考试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经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渠道。”在胡卫看来,今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通过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一个层次,也不是某一类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本身就是单独的一种教育类型。”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亲历者,胡卫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在他看来,推进普职融通渗透是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客观要求。
“十年间,党和国家在积极采取相关举措,大力推进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效贯通,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业本科稳步发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的职业学校体系基本建成,这为职教生的未来发展更充分地‘加油补气’。”胡卫分析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
“在纵向贯通上,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专科高职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胡卫表示,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3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升级一批骨干专业举办职业本科教育,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切实提高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而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普通高等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预留了空间,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横向融通上,要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调发展。而推进职普渗透融合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客观要求。”胡卫表示,在这样的畅通的体系中,学生们对未来的成长发展更有“盼头”了。
十年 职业教育走过了这样不平凡的历程_职业教育最新咨询-深圳招生网插图2
△8月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在进行发动机拆卸维护展演。当日,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并进行了装备制造、能源动力与材料、交通运输等多个赛项单元的展演。据了解,本届大赛作为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名师生参赛。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校企合作、多元办学,让职教发展更有“奔头”

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十六字指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精辟地总结了十年间职业教育的实践重点。”胡卫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系列指示精神,他更加明白职业教育一定要跟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培养端和用人端要相结合,只在黑板上教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胡卫进一步解释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理念也使得职业教育办学路走得更加宽阔。
胡卫大学毕业后任职上海教科院,当时就有一个中德合作项目,德国的职业研究所和上海教科院开展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的模式。“当时,在上海、青岛等地,大量引进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实践了双元制教学模式。后来又探索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胡卫坦言,学生可以毕业以后去做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感到知识不够了,再到学校去回笼学新的知识,等提高了能力,再回工厂工作。“半工半读、学以致用,把学习和就业结合起来,把技术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中国一条很重要的经验。”胡卫说。
正如胡卫所言,十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并实施《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型城市等一系列试点,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校企合作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逐步形成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而作为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十分认同中华职教社发起人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敬业乐群”思想。“在黄炎培先生看来,职业教育就是让无业者要有业、有业者要乐业。黄炎培职教思想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在胡卫看来,职业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诉求息息相关,和我们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密不可分,绝不是单靠教育一个领域和部门来推动就可以的,一定要靠整个社会来系统化地推进。
胡卫坦言,尽管十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短板和难点,“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既要拉长长板,也要补齐短板。”他对职业教育发展还有一个更新的憧憬:不是在职业类的学校当中才能进行职业教育,一定是横向的、是普职融通的。胡卫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9月21日09版)

作者 baixiaohu

在线报名 点击咨询 扫码进群